2023/09/18
【報導】2023.09.14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M Ramesh教授說明新加坡與全球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著人口老化和初級醫療服務需求增加的挑戰

作者: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蔡旻諭 同學

 

本次演講邀請到UNESCO Chair of Social Policy Design in Asia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M Ramesh教授為大家介紹新加坡的醫療政策制度。教授首先提及,新加坡的總醫療支出僅僅佔了GDP的4%,但在平均餘命以及嬰兒死亡率上都有優秀的表現,他們以高效率的醫療體系聞名全球,在眾多國際指標上都擁有斐然的成績。比如在Bloomberg Health Efficiency Score中,新加坡就以85.6分高分取得第二名的卓越成績,只落後第一名的香港不到2分,而與台灣制度相似的韓國以67.4分位居第五,美國則僅獲得29.6分,排名第54位。

 

他進一步指出,新加坡的醫療政策制度核心概念即為「個人責任」,政府致力於建立全民可負擔的醫療體系,但並不嘗試以投入大筆的政府預算來達成,他們透過政策與制度的設計來達到這個目標。有別於台灣,新加坡提供門診服務的多為私人機構,而提供住院醫療服務的則多為公立醫院,由於公立醫院提供大約75%的醫院服務,政府有著很大的力量塑造這個體系。

 

新加坡政府讓公立醫院透過「公司化經營」來避免政府機關效率不彰的問題,賦予醫院管理者高度的經營自主權,並鼓勵醫院追求國際認證、持續提升其醫療品質。此外,他們也透過價差的設定避免Moral hazards(道德危害)以及不必要的醫療浪費,以急診服務而言,公私立醫院的價差可以高達6倍;病房也會依據等級的不同而有相異的收費標準,所有的價格資訊都會公開在網站上,以利消費者根據自身條件做選擇。

 

此外,強調「個人責任」的理念體現在許多面向中。Out of pocket佔了總醫療支出的40%,大多數的門診服務都是Out of pocket,無法負擔的經濟弱勢家庭則由Medisave與Medifund補助;Medisave(個人醫療儲蓄帳戶)則是另一個例子,自1984年開始,國民被要求每月將8 - 10%的收入存入Medisave,用於未來支付自己的醫療費用,鼓勵個人為自己的醫療需求做出財務規劃;但統計資料指出,Medisave其實只佔了總醫療支出的5%,因為大部分國民的儲蓄金額其實是不足以支付昂貴的住院帳單的。

 

在演講的結尾,M Ramesh教授也指出,新加坡與全球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著人口老化和初級醫療服務需求增加的挑戰,因此政府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新的醫療政策來因應這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