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2
【報導】2023.10.12教師午餐交流會:COVID-19 疫苗採購問題的再思考

作者: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鄭雅文 特聘教授

 

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兩所合辦「教師午餐交流會」(faculty luncheon seminar),本學期1012日活動由鄭雅文所長主持,邀請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方啟泰教授前來,針對疫苗採購問題提出看法,引發師生熱烈討論。

 

方老師首先介紹新興傳染病疫苗在醫藥品市場中的特色:通常藥廠缺乏研發或生產動機,導致疫苗很難有商業市場。以2014年發生在非洲的伊波拉病毒大流行為例,即使導致數萬人死亡,包括許多醫護人員,但至今仍無疫苗。原因不在於研發技術,而是缺乏研發動機。台灣曾在1998年發生腸病毒71型大流行,導致78人死亡,但也是在最近台灣才自行開發出腸病毒疫苗。

 

COVID-19疫情在2020年年初爆發,美國藥廠可以在當年年底便研發並量產出疫苗,並在當年12月於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國開打,被稱為是V-day,算是疫苗發展史上的奇蹟。這奇蹟的背後有兩個關鍵,其一是mRNA疫苗的研發,其二是美國川普總統的政治決策。具有投資經營敏感度的他,在當年八月批准二十幾億美元採購經費,在七大藥廠都還沒有產品的時候便進行採購。等於是捧著錢請藥廠加速研發,對於疫苗能在短短幾個月快速生產,至為關鍵。

 

202011月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落選,2021年年初發生國會山事件,此時期美國國內動盪,造成疫苗全球供給鏈出現諸多問題,許多國家採購不到疫苗,不過當時很多人樂觀預期,新冠肺炎疫情應可以在民眾廣泛接種疫苗之後受到控制,沒想到後來出現Delta變異株,在印度掀起大流行,隨後在歐美國家大爆發。

 

回顧2021年五月,台灣爆發本土疫情,政府因為採購不到疫苗而飽受批評,演變為治理危機,後來由美國、日本分別捐贈數百萬劑疫苗而化解民怨,但之後又因為國產高端疫苗的驗證程序而出現政治爭議。在疫苗採購法規、程序等結構面向,有諸多需檢討與改進之處,尚須更多學者共同關注。